2023年12月27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进京十周年新闻发布会。会上,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刘贤姝介绍了南水进京十年来的情况。
全市水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优良水体比例从不到50%提高到目前的70%以上,劣V类水体占比从40%左右降至动态消除。南水北调一期工程通水以来,北京市水资源分布状况得到改善,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全市水资源紧缺的局面。
清河被评为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之一,其注重三水统筹、系统治理,体现了北京市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新格局。过去十年间,北京市Ⅰ-Ⅲ类水质河长占监测总长度的比例由2014年的46.9%提升至2023年的71.3%,无劣Ⅴ类河流。
水生生物物种丰富,土著鱼类普遍存在,超过一半的河流及七成以上的水库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为优良水平。密云水库保持Ⅱ类水质,蓄水量持续维持在30亿立方米左右,累计向下游生态补水18亿立方米以上;官厅水库2023年年均水质达到Ⅲ类标准。
北京市通过落实河湖长制、开展清河清管行动,实施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并制定印发多项污染防治措施,推进水环境治理工作。同时,建立了精细化管理体系和深化水环境区域补偿制度,各区跨界断面缴纳补偿金额显著下降,反映了全市水环境质量大幅改善。
密云水库和怀柔雁栖湖分别入选全国首批和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北京清河也成功转型,成为城市内河综合治理与生态恢复的典范。
全市还全面推动河流保护与建设,促进滨水空间开放共享,实现人水和谐。未来,北京市将继续以清水绿岸、鱼翔浅底、人水和谐为目标,统筹三水治理,推动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
自改革开放以来,庐江县的河道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遭受了水质恶化、河道淤积等问题,部分河道甚至出现黑臭现象,严重影响了城市景观。 为了改善庐江河道的水环境,当地政府已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整治,取得了一定成效。 然而,目前仍存在水质不达标和内涝隐患等问题。 基于对庐江河道水环境的分析,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1. 引言庐江县主要河流隶属于长江流域巢湖水系,包括马槽河、金牛河、中塘河等共17条河流。 庐江县政府根据治水要求,实施了一系列整治措施,如清淤、绿化、截污等,水质得到一定改善。 然而,仍存在水质不达标、黑臭现象、富营养化等问题。 2. 河道水环境现状2.1 水质情况不容乐观工业化和城市化给庐江水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多数河道水质为劣V类。 尽管实施了一系列整治措施,但水质与功能区要求仍有差距,部分河道仍存在黑臭现象和富营养化问题。 2.2 二次污染部分河道在完成截污后,水质短期内得到改善,但后期出现反弹。 未截流污水、降雨径流和非雨季污水混入雨水管道,对已治理河道造成二次污染。 2.3 内涝频发庐江县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夏秋两季雨量集中。 尽管建立了水利工程,但城市地理位置和水系特点不利于防洪排涝。 城区排洪内河存在积水和侵占水面现象,防洪能力不足。 3. 对策3.1 整治不达标水体,保护良好水体开展网格化污染源调查,细分治理单元,综合采取控源截污、面源污染防治等措施,加大不达标水体和“引江济淮”工程沿线水体整治力度,恢复水体生态功能。 对良好水体,实施水源涵养、湿地建设等项目,保护水生态系统完整性。 3.2 集中整治工农业及生活污染源,防治污染反弹制定专项治理方案,实施清洁化改造。 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等量或减量置换。 加强对排污单位的监管,确保污水达标排放。 3.3 严格排水规划管理规范城市排水行为,实行“雨污分流”,加强管网建设与管理。 对老化破损管道或闸阀进行更换,强化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污水截流、收集。 3.4 加大资金投入,防治内涝加大内涝设施投入,建设好同大圩的外河圩堤达标,完善圩内渠系配套管理。 更新升级泵站,提高排涝能力。 调整种植业结构,引导农民合理利用资源。 4. 结语水务管理工作小组应加强督促检查和业务指导,认真做好分阶段考核工作。 加强公众水环境节约保护意识教育,构建全民行动格局,共同改善水环境质量。
我国的主要河流普遍存在污染问题。 虽然七大水系的劣V类水质比例有所下降,但总体上水污染的挑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 具体来看,I-V类水质的比例分别为4.6%,20.9%,16.3%,21.6%,8.7%。 北方河流,如海河、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长江和珠江,受水资源短缺的影响,污染尤为严重,劣V类水质比例分别为56.7%,37.9%,32.6%,29.5%,24.4%,9.6%和6.1%。 令人关切的是,七大水系中有58.2%的水质低于III类标准。 IV类水仅适合非饮用处理,V类水几乎无用,劣V类水则已成为毫无价值的臭水。 海河水质差到几乎可以称之为“死河”,而辽河、淮河、黄河和松花江则被视为“病河”,其中一些已经“病入膏肓”。 长江和珠江的水质相对较好,但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也在下降。 中国的水体污染问题不容忽视,许多城市的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 在46个重点城市中,有45.6%的城市水质较差,农村地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更为严峻,合格率仅为62.1%。 大约有3.6亿人面临着无法获得干净饮用水的困境。 长江流域面临水质恶化和生态系统破坏的威胁,水环境质量持续恶化,可利用水源减少,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 城市污水处理率低,大量未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水体,导致长江流域水环境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珠江下游河段因生活污水污染而水质恶化,而上中游地区则以工业污染为主。 松花江流域也遭受水质污染,主要由城镇废污水排放和流域内的水资源短缺引起。 黄河干流的近40%河段水质基本失去功能,上游大部分支流和中下游所有支流水质长期处于劣五类状态。 综上所述,中国的河流污染状况令人忧虑,对公众的饮用水安全构成了威胁。 必须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确保公众能够获得安全饮用水。 此外,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控制工业和生活污染排放、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措施。
劣V类水主要包括黑臭水体、重度污染的水体等。
解释:
劣V类水的定义:
劣V类水是水质标准中低于V类的水体,其主要污染物指标超出了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这些水体可能含有大量的污染物,如重金属、有毒物质等,可能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劣V类水的典型代表:
黑臭水体是劣V类水的一种典型代表。 这些水体由于有机污染物的积累,导致水中的溶解氧减少,使水体缺氧并出现发黑、发臭的现象。 此外,一些遭受严重污染的水体,如工业废水直接排放的河流、湖泊等,也可能被归为劣V类水。
劣V类水的危害:
劣V类水中的污染物不仅影响水质,还可能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甚至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健康。 长期接触或摄入这些受污染的水体,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因此,对劣V类水的治理和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改善劣V类水:
改善劣V类水需要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包括减少污染源、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生态修复等。 此外,公众也应提高环保意识,共同保护水资源,以促进水质的改善。 通过对水体的综合整治和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水质标准,减少甚至消除劣V类水的存在。